展演活动

Exhibition and Performance

展览回顾
review

时空漂移:2017曾妮纸本作品展

2017-03-26

1.png

策展人:彭肜


学术顾问:黄宗贤


艺术总监:邱伟


学术主持:吴永强


特邀批评:


何多苓、何工、徐钢、管郁达、杨卫、汪帅、支宇、Jonathan Goodman


展览统筹:范林新


展览时间:2017.03.26-04.22

学术研讨会时间:2017.04.02  15:00


展览地点


域上和美艺术馆
(成都市二环路东五段299号东湖公园内)


主办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域上和美集团


承办机构
四川大学美术馆


域上和美艺术馆


协办机构
蓝顶美术馆



女性艺术家的美是极具个性的,而曾妮的美,正如策展人彭肜所说:是具有超越普通女性意识的体验维度和思想视野的。于2017年3月26日至4月22日在域上和美艺术馆展出的“时空漂移:曾妮2017纸本作品展”,正为大家呈现着一场融合着女性温情感性的“漂移大展”。

微信截图_20170324164539.png

曾妮


生于重庆
西南师大美术系学士/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系访问学者


--- ---



在2015年去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系做访问学者,作为曾妮这一次学成归来后的一次梳理与总结,本次展览共展出纸本水彩作品百余幅,其中包括《长江山水图》、《侥幸的停留》、《和解的仪式》、《自然之生机》以及《再造风景图》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曾妮一次次的倾力创作,更是她艺术生涯上一次重大成长的见证。


百草园.png

▲《百草园》


断桥.png

▲《断桥》


浮生2.png

▲《浮生》


曾妮的水彩艺术最独特的表现在于呈现出一种人生在世的时空漂移感与生命浮游感。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曾妮没有沉溺在自怨自艾的小情小调中,而似乎更愿意站在广场上高声宣讲,她的水彩画不乏社会关切的维度与情怀——这突出地体现在这次展出的“长江山水图”和“烟尘魔兽”两个系列的作品中。曾妮很长时间关注长江流域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变迁。绵延横亘的长江在中国大地与历史上流淌了无数个世纪,而如今巨兽般的水利工程与交通建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它的外在形貌与内在意蕴。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人类活动意味着什么,无人在今天就能够给出正确还是错误的明确判断,曾妮在“长江山水图”流露出的不过是内心的不安与忧虑。如果说,生态意识在“长江山水图”中还处于隐含状态的话,那么“烟尘魔兽”系列作品则体现出更为明确的批判意识。环境异化的呈现与批判是中国当代生态美术最基本的视觉主题之一。不少艺术家直面当代生态危机现状,以敏感而超前的生命感觉图绘着令人触目惊心的视觉图像。为地球敲响着生态危机的警钟。

                         


——彭  肜(策展人)

侥幸的停留No.1.png

侥幸的停留No.2.png

侥幸的停留No.3.png

侥幸的停留No.4.png

▲《侥幸的停留》系列


最近一个时期,曾妮融合意象与表现的冲动已经蓄积既久,势在必发了。与此同时,她的画风便与东方美学精神有了更融洽的关系。但正如她的书写性笔法并不等同于传统中国书法一样,其画中的色彩并未被传统的笔墨程式所拖累。而恰恰是,它们利用了水墨,也解构了水墨,其结果仍然在色彩语言中立定了位置。更重要的在于,这种生气勃勃的水彩画语言,既超越了文化,沟通了古今,又表达了激情。走近这些作品,我们深感,不论是石头的叙事、花草的肖像还是风景的乐章,只要为画面所容纳,就不得不被艺术家的激情所感化,整个地变幻为内心的音符。它们或者汇入万物的协奏,令人迷失;或者引动空灵的回声,让我们痛感行将远去的事物的魅力。原来,艺术越是充满激情,就越能感动人心。曾妮的艺术让我们再次记起了这个简易的道理。

                                 
  ——吴永强(学术主持)

和解的仪式No.1.png

和解的仪式No.2.png

和解的仪式No.3.png

▲《和解的仪式》系列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学一年的日子是充实而孤独的,我常常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脑子里却流过那条孕育了中原文化也养育了我的大河——长江。我也终于才明白父亲要我将他葬于高山之上的缘由,那是因为他的故乡已经被深埋水底,连“落叶归根”的夙愿也无法得偿,父亲是要让女儿配合他完成最后一件作品:一件有关抗争的行为艺术。而当我懂得之时,父亲曾经的爱与痛就开始传染我。

跨越了时间空间,我开始循着记忆的光标漂移到小时候每每在长江上旅行的场景中,那些航标灯、石堡寨、长江石、张飞庙仿佛都重新进入了我的眼帘,美好而恍惚,这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创作的新题材。


至此,我开始了颇具魔幻主义色彩的创作。绘画不再是唯美加写实,变成了表现与解构,摒弃了简单直接的呐喊,变得舒缓而克制,一种持续受困扰的痛楚通过降调的方式从画面里汩汩流出,只不过依然保持着优雅姿态。


我希望透过我的艺术唤起人们对江河的爱护,以及对文化和优美的尊重。

               

——曾  妮(艺术家)


我耍故我在.png

▲《我耍故我在》


折叠山水.png

▲《折叠山水》


航标灯.png

▲《航标灯》